首页 > 学院资讯 > 学院新闻 > 查阅内容
【湖南日报】学习、坚持、发展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话湘潭大学副校长、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长庚
发布时间:2016/01/20   阅读:9128次

 

专家简介

刘长庚,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现任湘潭大学副校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长,湖南省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理论经济学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企业成长与跨国公司理论,主持承担科研项目2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部省级项目10项;在《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独著、合著和主编学术著作8部。

 

湖南日报记者  奉清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突出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那么,怎样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如何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如何立足中国实际,发展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月18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湘潭大学副校长、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长庚。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一新的理论成果,是正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湖南日报:实践到了哪里,理论就会跟进到哪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实践,必然会打上鲜明的中国“烙印”。能请您简单梳理一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路径吗?

刘长庚: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在革命、改革与建设中,始终发扬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实践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讨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问题,绕不开毛泽东思想。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之一,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的经济思想,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于中国实际的创造性成果。比如,在革命时期强调军事斗争与经济斗争紧密结合、加强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等。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根据新的历史任务和革命斗争形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等为核心内容的经济纲领,对于最终夺取革命胜利并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百废待兴,我们党立足国情,全面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观点。比如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统筹兼顾和注意综合平衡的思想,以及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思想等等,有效指导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使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也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注入了中国活力。正是在此基础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几代党中央,不断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毛泽东经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当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呈现出理论成果的“丰收景象”

 

湖南日报:那么,改革开放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领域应该更宽、成果应该更丰、特色应该更彰吧?

刘长庚:是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续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这突出体现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等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既始终贯穿了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科学抽象法、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又高度契合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及基本国情,指引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有阶段性的经历、丰富的实践特质和理论元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实践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92年,针对我国农村当时的发展现状,中央出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粮食大幅增产,农民收入较快提高;针对计划经济时期“平均主义”的弊端,中央提出恢复按劳分配的工资制度,允许国有企业留存一部分利润作为奖励,大大激发了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企业效益明显好转。第二阶段是1992年至2007年,针对当时一度出现了姓“资”姓“社”的大争论,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手段,搞经济建设的核心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此后,我国充分利用在东部沿海率先设立的经济特区,实现了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的目标。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开始凸显,为此,以江泽民、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相继提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提出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更加注重公平。同时,为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化。第三阶段是2008年至今,我国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总的来说,我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指导,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呈现出理论成果的“丰收景象”。例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等。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3 中国经济奇迹的创造并非得益于西方经济理论

 

湖南日报:有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奇迹的创造并非得益于西方经济理论,其根本在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指引。您认同这句话吗?请谈谈您的理解。

刘长庚: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其哲学基础可追溯到18世纪边沁的“功利主义”及19世纪70年代英、法和奥地利等国的经济学家提出的“效用价值论”。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大萧条,为挽救危机,主张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干预的凯恩斯主义便应运而生。而20世纪70年代的长期“滞胀”又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主张,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逐渐兴起。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虽然给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带来了短暂的繁荣,但随后却陷入了长时期的周期性经济波动。这一经济学说既未有效预测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及随后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又无法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许多西方国家的经济一蹶不振,世界经济处于长期低迷。

与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更加强调以资本积累为经济核心动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不同,马克思主义以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哲学指导,突出强调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出发,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实质,深刻揭示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必然取代私有制、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带来的系列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适时提出“新经济政策”,使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随后斯大林时期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提出了资本主义危机理论,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基本借鉴了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但随着实践的深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我们党适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社会主义制度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索,深化了对于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建设规律的认识,作出了改革开放和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决策,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创造了无数的“中国奇迹”。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来看,这些奇迹的创造,根本就在于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践,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仅有效避免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经济波动与周期性危机,而且使我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与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及其实践,仍然有着强大的解释力和生命力

 

湖南日报:政治经济学无疑是中国声音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世界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和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呢?

刘长庚:前面已谈到,顺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理论学派林立,就西方主流经济学说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指导来看,某一学说在某方面确实具有较强解释力,但在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危机时,往往束手无策。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世界历史大转变、经济大调整时期,却能继续引领并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使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运行的重要“稳压器”。这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及其实践,仍然有着强大的解释力和生命力。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推动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湖南日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引领下,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因此,我们的经验,是否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刘长庚:当然!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并将继续为推动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相对而言,西方国家更重视资本家的利益,收入差距与财富不平等程度远超中国。而我国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虽然我国也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但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我们比以往更加注重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数据显示,中国在近30年大规模扶贫开发实践中,让6.6亿人摆脱了贫困,以至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成就大部分来自中国。

二是关于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与政府都并非万能,西方国家经济的长期波动,既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调和的固有矛盾使然,也与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作用发挥不平衡密切相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既坚持并注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又注重市场的调节作用,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两方面的积极作用来优化资源配置,有效确保了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内运行。

三是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同时积极扩大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毛主席时代,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但独立自主不是闭门造车,它与对外开放并不矛盾,而是通过对外开放更好地发展壮大自己。我们始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是净资本输入国,但是从2014年起这种情况开始逆转,我们已成为净资本输出国,未来这很可能成为常态。

 

6 立足中国特色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前要深化六个方面的研究

 

湖南日报: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品格。因此,我们该如何立足中国特色,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刘长庚: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要继续深化六个方面的研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具体从三个方面落实:一是充分发挥高校的先导优势,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加强中青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师资队伍建设。二是注重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实践当中的应用,加强高校与政府、企业、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来分析、指导和解决实践当中存在的新问题,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实践含量。三是立足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并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

 

7 修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门必修课,要做好学习、创新和民生“三道题”

 

湖南日报:徐守盛书记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怎么落实?

刘长庚:修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门必修课,建设“美丽富饶幸福新湖南”,要做好三道题:学习、创新和民生。

一道题是学习。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学习,注重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原著的研读,例如《资本论》、《帝国主义论》、《论十大关系》等,理解好、掌握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提高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二道题是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创新驱动和改革驱动“激活”“引爆”湖南的后发优势,实施一带一部战略,促进“三量齐升”,推进“五化同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内涵发展。

三道题是民生。习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此,必须继续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增强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载《湖南日报》2016-1-20第5版

 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6-01/20/content_1057649.htm?div=-1

 

(来源:湖南日报)

湘潭大学 图书馆 教务处 研究生院 社科处 计划财务处
Copyright 2001-2024 湘潭大学商学院 地址:中国湖南湘潭
邮编:411105 电话:0731-58292243 传真:0731-58597906、58298837 邮箱:sxy@xtu.edu.cn
湘ICP备05005862号 湘教QS3-200505-000059